高层建筑如何科学有效避险?应急管理部:伏地、遮挡、手抓牢

界面新闻记者 | 张旭

界面新闻编辑 | 刘海川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最强烈、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占全球7%的国土上发生了全球33%的大陆地震,约57%的人口、51%的城市和58%的国土位于地震高风险区。”应急管理部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司司长申展利表示。

2025年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应急管理部、中国地震局于5月12日上午举行“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安全知识发布会,介绍地震安全知识和防震减灾工作情况。

全球每年大概发生几百万次地震据中国地震台网统计,我国大陆地区每年也有10余万次地震,其中人能感觉到的有千余次。”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理事、科普专家邹文卫指出,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完全掌握地震形成的机理,地震的孕育发生是非常复杂的过程。世界公认,目前地震预测是科学难题,现在仅仅处在探索阶段。

地震是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威胁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谈及下一步工作,申展利指出,一是加强地震监测预报预警;二是开展地震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推动重点地区房屋、基础设施抗震能力提升,推进老旧房屋、学校和医院等公共场所、重要工程设施的抗震加固,持续消除危化品厂库、油气管线、水库等可能引发次生灾害的风险隐患;三是做好地震灾害防范应对准备。四是夯实防震减灾救灾基层基础。

界面新闻注意到,现实生活中,很多民众并不了解地震预测、预报、预警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本次发布会,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司长兼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主任王行舟做了详细普及。王行舟指出,地震预测、预报、预警主要区别是在时间上。地震预测就是研判风险,地震预报就是震前提醒,地震预警就是震时警报。”王行舟说。

针对民众收到地震预警后之一时间反应的问题,王行舟指出,这主要取决于你当时所处的环境。如果处在室内,要就近躲避,采取蹲伏或跪伏的姿势,寻求牢固的物体来遮挡或者是保护好头部,比如可以躲在桌子底下或者是沙发旁边,同时手要抓住身边的固定物以防止身体滑动或者被甩出去,也要避开玻璃和吊灯等悬挂物。如果处在室外就要寻找开阔地,比如广场、公路就地蹲下,当然也要远离高楼、电线杆、广告牌等危险物。如果处在海边或者山区,还要防范可能产生的海啸或者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带来的伤害。

此外,有很多人都居住在高层建筑中,如果发生地震很难之一时间跑到空旷的户外,在室内又应该如何更科学有效避险?邹文卫表示,住在高楼上,在地震发生的时候想要跑出来的可能性是极低的。我国高层建筑都有着严格的抗震设防标准和要求,一般在地震中完全倒塌的可能性比较低。

“所以,地震时要做到‘伏地、遮挡、手抓牢’。至于躲到卫生间,就不能一概而论了。因为房屋的建造年代不一样,结构也不一样。刚才介绍了地震避险的原则,我们尽量还是躲在承重墙的墙角,尽量避开电器、悬挂物、玻璃、窗户等。”邹文卫说。

界面新闻注意到,在今年3.28缅甸7.9级强震中有一位被困125小时的男子成功获救,超过了救援的“黄金72小时”。若在震中被困,应该怎样更大限度延长生存时间?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特勤支队潘照虎参与此次救援。他表示,结合多起救援实例,被困者在被困期间科学的求救 *** 和在面对灾难时顽强的求生意志以及坚韧的精神是获救的关键因素。

“首先,要争取一切生存条件。当灾难发生后,被困废墟当中,我们首先要为自己尽可能利用现有的条件搭建一个安全空间,比如说废弃的建筑构件,甚至于说坚固的家具等。其次,要保持积极的求生心态。最后,要有效地发出求救信号,这个非常关键。当我们被困等待救援的时候不要盲目大声呼救,要保持体力,合理分配好体力,同时利用身边可用的物体,比如砖块、钢筋等敲击墙壁、金属管道等实体物件,而且要保持有节奏的敲击,以便于救援人员识别和发现。”潘照虎说。

此外,针对家庭方面的防震应急准备,申展利表示,一是排查安全隐患,如家电线路、燃气管道是否老化,柜子、空调等易倒家具家电是否稳固,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消除。二是准备应急物品,用家庭应急包,储备必要的食品、饮用水、急救药品、救生哨、保温毯等物品。三是学习急救知识,掌握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灭火器使用等应急技能。四是熟悉逃生路线,让家人了解周边地震避难场所的分布和疏散路线,做到心中有底、临灾不慌。

  • 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出席新闻发布会表示 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
  • 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在日内瓦结束,中国代表团将举行发布会
  • 新华时评丨中国维护国际经贸秩序的立场坚定不移
  • 明查|哈佛大学批改美教育部长来信,红笔标出语法错误?
  • 一周新车盘点 | 腾势上市新旗舰SUV 长安逸动增插混车型
  • “产品”革命+用户革命:华帝如何重塑厨电价值战?
  • 阚吉林任重庆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原任市委组织部主持日常工作的副部长
  • 新任美国驻华大使当为美中“架桥”
  • 中国驻印巴尼三国使馆,发布重要提醒!
  • 兴业证券党委书记杨华辉:证券公司是资本市场改革的践行者
  • 远东股份陈昊:人才是企业数字化转型最大的瓶颈
  • 印巴局势升级,莫迪推迟海外访问
  • 宁德时代:在港上市最高发行价为263港元/股
  • 秦洪看盘|预期改善,或迎来新的增量资金
  • 小摩:料特朗普重蹈脱欧覆辙 美国经济势有长远伤害
  • 摩根大通CEO: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太大太激进”
  • 最高降价1400元!苹果向渠道商下发调价通知
  • “想要发展,就得一直在牌桌上”,关税冲击波下的东莞无人机厂商仍坚持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