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型更新引发老车主不满!中消协点名新能源汽车行业三大投诉热点

5月8日,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在官网发布《2025年之一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文中公布了八项具体的投诉热点分析及典型案例,其中涉及新能源汽车行业三类投诉较为集中的新问题。

中消协指出,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销售模式转变及产品更新节奏加快,一些企业在营销和售后服务中存在不规范现象,导致纠纷的发生,具体表现为定金退款争议频发、车型更新引发老车主不满和补贴兑现落空引发纠纷三个方面。

首先,新能源汽车行业大多数厂商采用预售模式,部分消费者支付定金后,因车辆交付延迟、配置与宣传不符等原因申请退款,但商家以“订单已锁定不可更改”等为由拒绝退还;

其次,部分消费者反映,刚购车不久厂家即推出配置更高、价格更优的新款车型,消费者心理落差明显;

最后,商家在宣传中承诺的 *** 补贴、置换补贴或其他优惠在实际交付过程中未能兑现,从而引发纠纷。

中消协公布的一则具体案例显示,孙先生称其于2025年2月5日缴纳订金购买该品牌新能源汽车,2月9日缴纳剩余费用,共计13.28万元,2月10日办理机动车登记手续。办理完机动车登记手续的当晚,该品牌发布智驾系统并且全系标配。

消费者称在与该品牌销售沟通购买车型及其价格时,销售人员并没有告知车型即将停产,且购买的车型仅仅上市三个月。消费者认为销售人员在明确知道车辆将会重大升级的情况下,依然不对消费者明确告知,反而加快办理速度,让其在发布会当天完成交易,并承受莫大损失。消费者投诉要求商家对其购买的车辆进行免费升级或提供等额的经济补偿。

中消协认为,作为当前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新能源汽车行业企业应摒弃“重营销、轻履约”的短视行为,强化合规销售和售后保障,建立消费者的长期信任。

在销售协议等条款中应清晰标注车辆配置、交付时间、退款条件等;明示各类补贴政策适用范围、申请流程及截止时间,不隐瞒限制条件。加大对价格变动和车型更新等营销环节的信息披露,平衡好企业自主经营与消费者体验之间的关系,切实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 网红街区如厕难,如何多管齐下补缺口?
  • 商业头条No.67 | 零跑盈利,务实胜出
  • 时隔不到一年降价百万,李嘉诚七折抛售旗下北京楼盘
  • 券商喜迎 “开门红”:一季度经纪业务普涨、自营差距拉大,东方证券营收挤进前十
  • 巴基斯坦首都及邻近城市听到巨大爆炸声
  • 咸宁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官书云调任湖北省司法厅副厅长
  • 汽车早报|上汽享道出行完成13亿元C轮融资 日产放弃北九州EV电池工厂计划
  • 成都银行业绩会:对公业务打法近2-3年不会做大的改变
  • 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斯洛伐克总理菲佐
  • 韩德洙成为韩国执政党总统大选候选人
  • “男人的衣柜”在这个春节被背叛了
  • 法国戏剧舞台上的奇珍异宝是怎么来的?
  • 明讯科技与同创伟业爆发冲突,风险投资的回购边界在哪?
  • 【“中俄双子城”解锁跨国交流新范式】
  • 美黄石公园附近重大车祸致5名中国公民遇难,驻旧金山总领馆紧急提醒
  • 男子去世留下3孩,妻子照顾7年想改嫁遭婆家痛斥,网友吵翻!
  • 科技公司强劲的广告销售因特朗普的贸易战而显露出裂痕
  • 普京:提议恢复俄乌直接谈判!克宫:三天停火已结束,未看到乌方停火举措!欧洲四国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