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谈法院就“行人相撞案”道歉:执法公正,普法莫拉开“距离”

好好走着路,与前方突然转身往回走的路人相撞。前方行人被撞骨折,有十级伤残鉴定书。后方行人因未保持安全距离,被法院判赔7万元?

近日,青岛市李沧区人民法院一名法官在普法镜头中提到的这起案例,引发舆论热议。“保持安全距离”的走路“新规”,令网友百思不得其解。据央视新闻报道,李沧区法院最新回应,普法中关于原告“突然转身往回走”的表述错误,事实是“缓慢转身站住”;关于被告“未保持安全距离”的表述不恰当,应是“从后面左右张望、快步前行,未注意前方情况”。法院同时提供了事发现场视频,并向公众道歉。

视频截图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行人未保持安全距离”的释法说理,与公众对交通安全的理解大相径庭。公众基于涉事法官失实、失准的事故表述,质疑判决的合理性,无可厚非。“走路保持安全距离,否则违法”,虽然是一句调侃,但也说明公众对判决带来的担忧。好在李沧区人民法院以视频为证,及时还原了事件全貌,纠正了错误表述。基于事实证据的责任划分和逻辑推演,显然更能让公众理解和信服。积极回应公众关切,并公开检讨道歉,体现了法院不护短的态度,是对普法差错的及时纠偏;最新回应也是对原案例的又一次普法,每个人在公共空间中的行为活动,应以尊重他人安全为基本前提。

近年来,很多法官讲述的普法故事深受欢迎。这起普法乌龙则给普法者提了个醒,普法可以讲故事,但情节和判决理由不能违背常情常理;普法形式需要创新,通俗易懂的语言或可降低公众对法律条款的理解门槛,但法律用语含糊乃至扭曲事实的表述必会消解法律的严肃性,甚至破坏司法的公信力。一次不规范表述的破坏力,或许顶得上一次不公正的判罚。

无论是执法还是普法,都是公平正义的化身。以案说法容不得法理和事实的疏漏,白纸黑字法律条文容不得差错。去年3月,浙江省诸暨市法院一份刑案判决书出现多处低级错误,其中最离谱的是把一笔借款多写了一个“万”字,同样引发舆论风波。法律工作是包含事实核查、程序纠错、沟通反馈的动态过程;司法的权威,既建立在严正的判决之上,也需要严谨的司法表述;同时,还需要对错误表述及时修正。只有尽更大努力向公众展现法治诚意,才能更大程度维护法律威严。

普法工作水准高低,直接关系能否正确引导公众行为,容不得“想当然”的随意发挥。当地法院的最新回应,算是一堂对“普法”的普法课。执法严明公正,普法莫拉开“距离”;普法的一言一行都契合法治精神,才能让法律更加深入人心。

  • 工行回应两售出金条发现疑似杂质:情况不属实,疑似杂质应为金条售出后的外部附着物
  • H&M姊妹品牌COS重启中国扩张计划
  • 卢特尼克表示10%的基础关税在“可预见的未来”将持续存在
  • 妻子涉嫌收受贵重物品,尹锡悦私宅被检方扣押搜查
  • 王毅同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通电话
  • 全球医药股普跌,A股创新药板块下挫
  • 雷军突发:过去一个多月是我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间
  • 全面提升中俄关系的高度、维度、韧度(和音)
  • 私募再掀调研热,这两大行业是“香饽饽”!私募:股市处在质变的前夜
  • 公募基金迎重磅改革!有这些变化→
  • *ST中润“生死时刻”:四季度业绩精准达标,审计所临阵更换能否扭转乾坤?
  • 韩国执政党总统候选人更换方案被否决 金文洙候选人资格即刻恢复
  • 雷军:过去一个多月系小米创办以来至暗时刻,感谢公众支持
  • 博世称无法预判关税政策影响,没有给出今年利润率指引
  • 广西终止抗旱四级应急响应,秋冬春连旱致238.2万人受灾损失7.2亿元
  • 不再提供联邦拨款,美国政府宣布对哈佛大学“断粮”
  • 上海与世界|环城生态公园带是上海绿色发展新名片
  •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丁志杰:美国24万亿美元对外净债务是全球重大隐患